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

《中国药典》:金钱白花蛇

药材名称金钱白花蛇

拼音Jīn Qián Bái Huā Shé

英文名BUNGARUS PARVUS

来源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 的幼蛇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炮制除去灰屑,切段。

性味甘、咸,温;有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3~4.5g。研粉吞服1~1.5g。

摘录《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金钱白花蛇

药材名称金钱白花蛇

拼音Jīn Qián Bái Huā Shé

英文名mone Snake

别名金钱蛇、小白花蛇

来源药材基源: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或成蛇除去骨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剖腹去骨脏,抹交通血,用乙醇浸泡处理后,以头为中盘成盘形,用竹签撑开后烘干。

原形态银环蛇,成蛇全长1m左右。头椭圆形,与颈略可区分。体较细长,尾末端尖细。头部黑色或黑褐色,躯干及尾背面黑色或黑褐色,有白色横纹(20-50)+(7-17)个,腹面乳白色,或缀以黑褐色细斑。无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1+2,上唇鳞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脊鳞括大呈六角形;腹鳞203-231;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37-55。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地区水稻田、塘边等近水处。白天潜伏,黄昏外出活动,喜吃鳝鱼泥鳅,也吃其他鱼类及蛇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盘状,盘径3-15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背部黑色或灰黑色,微有光泽,有48个以上宽1-2鳞的白色环纹,黑白相间,交有1条显着突起的脊棱。脊鳞片较大,呈六角形;脊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部鳞片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粉末浅黄色。①鳞片碎片表面具有极细密的点状突起及纵列的短点纹,有的碎片具有小孔。电镜下:鳞片表面刺状突起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背鳞表面具有网眼状纹饰。在整个鳞片的近游离端1/3处有1列作横向排列的圆形小孔3-6个。②骨碎片透明,骨质纹理明显,疏密不一,骨陷窝以椭圆形多,尚有圆形或不规则形,骨小管不明显。

化学成分蛇体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钙、磷、镁、铁、铝、锌、锶、钛、锰、钒、铜等21种元素。蛇体灰分19%,干燥失重11.63%-12.45%,水溶性浸出物1.36%-19.70%,95%乙醇浸出物0.54%-5.40%,胆汁中含胆酸。

银环蛇蛇毒中含有α-环蛇毒素,相对分子质量约28500,由1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20个半胱氨酸。Α-环蛇毒素的圆二色散(circular ndichroism)光谱与具有β-结构的眼镜蛇经毒相似。而β-环蛇毒素则呈完全不同构型。含β1-环蛇毒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000,用2-硫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处理,分成2个多肽链,A链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含13个半胱氨酸,相对分子质量约1300,N-末端为天冬酰胺,C-末端为谷氨酰胺;B链由60个基酸残基组成,含7个半胱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N-末端为精氨酸,C-末端为脯氨酸,A、B链间通过S-S交联,不含游离-SH基。蛇毒中还含K2-环蛇毒素、K3-环蛇毒素。此外,尚含有鸟嘌呤核糖甙(guanosine)及磷脂酶(phospholipase)A2。

药理作用1.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一般认为银环蛇毒液有外周箭毒样作用。毒液中所含α-环蛇毒素(α-bungatotoxin)或乙酸α环蛇毒素1×10(-5)g,在体外对大鼠离体隔神经隔肌有完全阻断作用。Α-环蛇毒素也能有效地阻断蛙腹直肌对乙酸胆碱(Ach)的反应。Α-环蛇毒素对大鼠隔神经隔肌、鸡颈二腹肌及蛙坐骨神经缝匠肌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均为不可逆性的。

在13个银环蛇毒液组分对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其中三个组分无作用,4个组分有强突触后阻断作作用,3个组分有强突触后阻断作用,5个组分有突触前阻断作用。另有报道,从银环蛇毒液中分离出11种致死性蛋白质组分,其中9种分别称为α-环蛇毒素、β-环蛇毒素和毒素(toxins)7、8、9A。11-14;其中3种(α-环蛇毒素、毒素7和18)为突触后拟箭毒神经毒素(curarimimetic neurotoxins),其余为突触前神经毒素。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机制,早期认为是抑制神经末梢释放Ach。后来发现,银环蛇毒液中能阻断大鼠隔神经隔肌突触前传递的β神经毒素(β-neurotoxi n),在55μg/ml与大鼠脑突触体共孵时,能降低其对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5-HT和胆碱的蓄积能力,同时促进已蓄积的NE和GANA的释放,表明此毒素主要影响神经递质的贮存。另有报道,银环蛇毒液中5种突触箭毒素(β1、β2、β3、β4和β-ceruleotoxin)能引起终板电位迅速降低,随后暂时增加,随之减少,直至递质释放被完全消除,此种作用与毒素具有的磷脂酶A活性有关。全部突触前神经毒素均具有Ca2+赖性磷脂酶A( PhosPhohPaseA)活性,这种活性在这类毒素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2.神经节阻断作用银环蛇毒液中两种α-毒素(Bgt3.1和3.3)能降低细胞培养中的睫状神经节神经细胞对A出的感受性。当神经原与这两种毒素之一在 10(-7)mol/L浓度37℃下共孵1h后,神经细胞对Ach反应性被抑制90%以上。当洗去毒素1-2h后,感受性可部分恢复。银环蛇毒液组分 Ⅱ可分为相对分子质量9 000的Ⅱ-S2(α-环蛇毒素)和相对分子质量15000的Ⅱ-S2在1μg/ml时能阻断神经肌肉传导,但不能阻断大鼠交感神经节的烟碱样反应;Ⅱ-S1能阻断神经节的传递,但在1μg/ml时不能阻断神经肌肉传递。银环蛇毒液中的K-环蛇毒素,为鸡睫状神经节的烟碱型传递的强抑制剂,在75nmol/L时即可产生可逆性的全面的持续几个小时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其阻断部位与α-环蛇毒素个同。从银环蛇毒液中分离的K2和K3-环蛇毒素为两种新型的鸡睫状神经节神经细胞烟碱型受体阻断剂,其中较弱的K3-环蛇毒素在250nmol/L时可完全阻断烟碱型传递60min。另有报道,β-环蛇毒素在50μg/ml不能阻断鸡睫状神经节的突触传递,而另一种神经毒素(毒素F)在1-3μg /ml时即可阻断此神经节,并能阻断氯化氨甲酸胆碱(carbacho)所致神经节的去极化。经实验证明,毒素F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属突触后机制。毒素F也可阻断培养的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的烟碱型突触电,阻断绝大部分烟碱型电位所需浓度为40nmol/L,双氢-β-刺桐碱(dihvdo-β-erythroidin)可对抗毒素的神经节阻断作用。

3.呼吸酶抑制作用具有高磷脂酶A活性的银环蛇毒液组分,在小鼠心脏匀浆中,是晓拍酸氧化酶和球拍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极强抑制剂,而琉璃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对这些毒液较不敏成问到.4.其他作用银环蛇毒液尚有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并可引起胃肠麻痹和心肌损害。银环蛇毒液中所含心脏毒样蛋白质,在 10μg/ml浓度,可引起鸡和小鼠骨胳肌收缩,使小鼠隔肌去极化,抑制大鼠心房自发性收缩和心室肌条的电传导,并可使豚鼠红细胞直接溶血,这些作用与眼睛蛇毒液的心脏毒作用相似。银环蛇毒液中所含磷脂酶A2,能显着抑制大鼠脑膜与P物质的结合,其IC50为10(-8)mol/L。

5.毒性银环蛇毒为剧烈的神经毒,当被银环蛇咬伤时,局部仅有麻木感,一旦神经症状发,严重者引起呼吸麻痹,若抢救不当往往引起死亡。典型的神经毒症状是咬伤部位不痛、不痒、不红肿,数小时后病发时即神志不清,全身瘫痪,呼吸困难,最后呼吸麻痹致死卜引。有大鼠隔神经隔肌突触前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β-神经毒素对小鼠的 LD50为0.1mg/kg。小鼠腹腔注射银环蛇毒液中的心脏毒样蛋白质的LD50为2.5(1.9-3.2)mg/kg。

炮制除去灰屑,切段。

性味味甘;咸;性温;有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癣;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4.5g;或研末,0.5-1g;或浸酒3-9g。。

注意阴虚血少及内热生风者禁服。

临床应用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沙旋复花

    《中药大辞典》:沙旋复花药材名称沙旋复花拼音Shā Xuán Fù Huā别名绞蛆爬(《内蒙古中草药》),秃女子草、黄喇嘛、黄花蒿、蓼子朴(《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阿拉

  • 白托柄菇

    药材名称白托柄菇别名托柄菇、平缘托柄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

  • 海龟胶

    药材名称海龟胶拼音Hǎi Guī Jiāo英文名Chelonia Glu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海龟或蠵龟等的背、腹甲制成的加工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elo

  • 两面针

    药材名称两面针拼音Liǎnɡ Miàn Zhēn英文名RADIX ZANTHOXYLI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来

  • 一柱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柱香药材名称一柱香拼音Yí Zhù Xiānɡ来源茜草科一柱香Hedyotis capituligera Hance [Oldenlandia capitul

  • 倒赤伞

    《全国中草药汇编》:倒赤伞药材名称倒赤伞拼音Dǎo Chì Sǎn来源菊科倒赤伞Ainsliaea latifolia (D. Don) Sch.-Bip.,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

  • 橘饼

    《中药大辞典》:橘饼药材名称橘饼拼音Jú Bǐ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性味①《食物宜忌》:"味甘,性温。"②《随息居饮食谱》

  • 豹皮樟

    药材名称豹皮樟拼音Bào Pí Zhānɡ英文名Chinese Litse别名扬子木姜子、剥皮枫、花壳柴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

  • 金甲豆

    药材名称金甲豆拼音Jīn Jiǎ Dòu英文名Sieve Bean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

  • 细叶泥炭藓

    药材名称细叶泥炭藓拼音Xì Yè Ní Tàn Xiǎn别名满天星来源苔藓类细叶泥炭藓Sphagnum teres (Schimp.)Angstr.,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