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野酒花

野酒花

《中药大辞典》:野酒花

药材名称野酒花

拼音Yě Jiǔ Huā

别名酒花、香蛇麻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高4~6米,具倒生刺毛。叶对生,轮廓卵圆状,3~5深裂,稀7裂,长5~13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具长柄,表面粗糙;生花序枝上的叶较小,不分裂。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大型;雌花序短穗状,卵圆形,稍下垂,具细长梗,淡黄绿色,结果时呈球形;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于花后增大。瘦果扁圆形,褐色。

生境分部生于低山或中山区的沟底或稀疏灌丛中。分布河北、山西、浙江、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胃,镇静,抗结核。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瘴病,失眠,结核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泡开水代茶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酒花

药材名称野酒花

拼音Yě Jiǔ Huā

别名酒花、香蛇麻、啤酒花、蛇麻、忽布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未成熟带花果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mulus lupulus L.Var.Cordifolius(Miq。) Maxim.[H.cordifolius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长4-6cm。全株被倒生短刺毛。单叶对生;叶柄长4-8cm,有钩刺;叶片轮廓卵圆状,3-5裂,稀7裂着生花序枝上的叶不分裂,长、宽各5-13cm,先端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密被短刺毛,下面疏生腺点,脉上有粗毛,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形,大型,长10-20cm;雄花小,花被片5,雄蕊5,淡黄色;雌花每2朵生于同一苞片的腋部,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近圆形的短穗花序,着生于叶腋,稍下垂,具细长梗。果穗球形,宿存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于花后增大。瘦果扁圆形,被黄色腺点。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区沟谷底部或稀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性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安神;抗痨;利尿。主消化不;不思饮食;癔病;失眠;痨嗽;膀胱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或泡开水代茶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骨把

    药材名称骨把拼音Gǔ Bǎ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镰叶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falcatum Lam.[A.macrophyllum Merr.]采收和储藏:夏、秋

  • 黄秦艽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秦艽药材名称黄秦艽别名丽江金不换、金不换、大苦参、滇黄芩、黄龙胆来源龙胆科黄秦艽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有毒

  • 豆梨

    药材名称豆梨拼音Dòu Lí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来源蔷薇科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省。性味根、叶:微

  • 五转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转七药材名称五转七拼音Wǔ Zhuǎn Qī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T. farges

  • 黑骨走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骨走马药材名称黑骨走马别名海南粗丝木、黑骨梢来源茶茱萸科黑骨走马Gomphandra hainanensis 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

  • 川素馨

    药材名称川素馨拼音Chuān Sù Xī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川素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urophyllum Hemsl.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片

  • 长柄臭黄荆

    药材名称长柄臭黄荆拼音Chánɡ Bǐnɡ Chòu Huánɡ Jīnɡ别名狐臭柴、斑鸠占来源马鞭草科长柄臭黄荆Premna puberula Pamp.,以根、叶入药

  • 矮卫矛

    药材名称矮卫矛拼音ǎi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矮卫矛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nanus Bieb.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原形态矮卫矛

  • 白仙茅

    药材名称白仙茅拼音Bái Xiān Máo别名细叶刺参、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川续科植物大花刺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

  • 栗壳

    《中药大辞典》:栗壳药材名称栗壳拼音Lì Ké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①孟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