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郁痰

郁痰

痰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肺脾气滞,郁而生痰者。又名结痰顽痰老痰。《症因脉治》卷二:“郁痰即结痰,顽痰。郁痰之症,胸满饱胀,九窍闭,懊憹烦闷,或咽中结核,睡卧不宁,或肠胃不爽,饮食有妨,或气逆不利,倚肩喘息。……郁痰之治,寒郁辛散,香芎二陈汤热郁清解栀连二陈汤肺经郁痰,节斋化痰丸昆布胆星。”《证治汇补·痰症章》:“留于胃脘,多吞酸嘈杂呕吐少食,噎膈嗳气,名曰郁痰。”又猝受惊恐,心虚停痰者称郁痰,症见惊惕心跳,甚则欲厥等。郁痰亦可由火痰郁久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郁痰即火痰郁于心肺间,久则凝滞胸膈,稠粘难咯,多毛焦,咽干口燥咳嗽喘促,色白如枯骨。”此症在《医学入门》称为燥痰。方用节斋化痰丸、抑痰丸霞天膏清火豁痰丸、瓜蒌枳实汤等,参见痰症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伤风自利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外感风邪后出现泄利。多因脾胃嫩弱,感受风邪,肺气上逆,脾失运化所致。其症以怕冷鼻塞,咳嗽气促而泄泻为特征。治宜疏散外风,调理脾气。用人参败毒散。

  • 坠睛眼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 久喘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喘证》。①指喘证久延不愈者。多表现为正气虚衰,痰饮壅阻的证候。《丹溪心法·喘》:“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②指久病气短不能接续,似喘非喘者。《医学入门

  • 软坚除满

    下法之一。用润下通便的药物治疗腹部胀满的治法。坚,指干燥的粪便。大便燥结不通,引起腹部胀满不舒,用咸寒增液法,以大黄、芒硝、玄参等药软大便,使排便通畅则胀满自除。

  • 费伯雄医书二种

    丛书名。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賸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 在侧胸部,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分的统称。《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

  • 表证入里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 坎气

    见《本草从新》。为脐带之处方名,详该条。

  • 霉疮约言

    性病专著。2卷。又名《梅疮约言》。日本和气惟亨撰于宽政七年(1795年)。作者在研究陈司成《霉疮秘录》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此书。书中所论重视察标本缓急及其病情转归,指出此病与任督两脉之关系;在

  • 劳聋

    病名。系指由气血真元耗损所致之耳聋。《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劳聋者,是肾气虚乏故也。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则宗脉虚损,气血不足,故名劳聋。”《仁斋直指方》:“劳役伤于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