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过江龙

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过江龙

药材名称过江龙

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

别名蒲地虎、地蜈蚣(《滇南本草》),地刷子(《中国中部植物》),伸筋草、扁心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伸筋、木金草公鱼秧草、风尾草、马尾松(《湖南药物志》),猴子草、猴子尾巴、舒筋草、乌龙不过江、过山龙、扫天晴明草、扁叶石松(《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直立茎高30~40厘米,黄绿色;营养枝扁平,呈扇状多回两歧分叉。叶稍呈交叉对生,4列;侧生两列叶鳞片状菱状钻形,下延愈合,先端刺尖,向腹面弯曲,背面叶线状披针形,先端短刺尖,夹于两侧叶间;腹叶很小,鳞片状钻形,为背叶的1/3~1/2长,短刺尖。孢子枝远高出侧生营养枝,顶端2回分叉;末回分枝顶端各生孢子囊穗1个;孢子叶阔卵圆形,先端急狭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细齿,基部有柄。孢子囊圆肾形。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及小突起。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疏林下和阳坡上,分布东北、西南、华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石松碱、扁平石松碱、α-玉柏碱等生物碱,以及三萜成分山芝烯二醇和山芝三醇。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

②《云南中草药》:"辛,微温。"

功能主治疏风胜湿,舒筋活络,利尿,散瘀。治湿痹麻木不仁,筋骨疼痛,淋病,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行周身经络,发散风寒湿气。治手足湿痹,不仁麻木,湿气流痰,筋骨疼痛,或打伤筋骨,误伤经络。能强筋舒筋,活络定痛。"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肺咳。"

③《四川中药志》:"治月经不调及脚转筋。"

④《湖南药物志》:"利尿,舒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膀背疼痛,手足麻木不仁,周身经络疼痛,或用力过多,周身经络发困,脚腿转筋,寒湿作胀酸痛:过江龙五两(去叶),八仙草二两,牛膝五钱,全当归三两,真谷子酒十斤。将药入罐内,罐口扎紧,无令泄气,于锅内重水煎一炷香为度,取出露一夜,去火毒,临用将酒炖热随量服。(《滇南本草》)

②治风湿腰痛,关节痛,骨折:地刷子五钱,水煎服或泡酒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淋病:过江龙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本品在四川与同属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通称舒筋草,且同等使用,参见"舒筋草"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过江龙

药材名称过江龙

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

英文名Stem of Climbing Entada

别名蒲地虎、地蜈蚣地刷子伸筋草、扁心草、小伸筋、木金草公鱼秧草、凤尾草、马尾松、猴子草、猴子尾巴、舒筋草、乌龙不过江、过山龙、扫天晴明草、扁叶石松、仙人撒网、大伸筋筋骨草铺地虎、盘甲草、风藤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扁枝石枝的全草或孢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L.)Holub.[Lycopodium complanatum L.]

采收和储藏:6-7月间采收全草,除去根茎、须根,晒干或鲜用。7-8个间小穗变黄,孢子成熟时采收,用40℃以下的温度烘干,搓取孢子。

原形态地刷子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直立茎高30-40cm,黄绿色;营养枝扁平,呈扇状多回两歧分叉。叶稍呈交叉对生,4列;侧生两列叶鳞片状菱状钻形,下延愈合,先端刺尖,向腹面弯曲,背面叶线状披针形,先端短刺尖,夹于两侧叶间;腹叶很小,鳞片状钻形,为背叶的1/3-1/2长,短刺尖。孢子枝远高出侧生营养枝,顶端2回分叉;末回分枝顶端各生孢子囊穗1个;孢子叶阔卵圆形,先端急狭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细齿,基部有柄。孢子囊圆肾形。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及小突起。本品在四川与同属植物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的全草,通称舒筋草,且同等使用,参见舒筋草条。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m以上的山坡草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扁枝石松含生物碱:石松碱(lycopodine),N-甲基石松嵩碱(N-methyllycodine)等;萜类化合物:α-芒柄花醇(α-onocerin),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21-表千层塔烯三醇(21-episerratenetriol),石松三醇(lycoclavanol),21-表千层塔烯二醇(21-episerratenediol),21-表石松稳四醇(21-epilycocryptol),石松四醇酮(lycoclavanin),石松五醇(lyclanitin),二表千层塔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千层塔三醇(tohogenol),16-氧代千层塔烯三醇(16-oxoserratriol)及16-氧代石松三醇(16-oxolycoclavanol);甾醇类化合物: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及二氢菜子甾醇(dihydrobrassicasterol)等。

性味辛;温;苦

归经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利尿。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行周身经络,发散风寒湿气。治手足湿痹,不仁麻木,湿气流痰,筋骨疼痛,或打伤筋骨,误伤经络。能强筋舒筋,活络定痛。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肺咳。

3.《四川中药志》:治月经不调及脚转筋。

4.《湖南药物志》:利尿,舒筋。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仙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鹤草药材名称仙鹤草拼音Xiān Hè Cǎo英文名HERBA AGRIMONIAE别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黄龙尾、毛脚茵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

  • 雪山林

    《中药大辞典》:雪山林药材名称雪山林拼音Xuě Shān Lín别名捆仙绳(《陕西植药调查)),黄秧连(《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长青草(《甘肃卫生通讯》(4)1972)。出处《陕西中草药》来

  • 墙草根

    《中药大辞典》:墙草根药材名称墙草根拼音Qiánɡ Cǎo Gēn别名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全

  • 金耳环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耳环药材名称金耳环拼音Jīn ěr Huán别名土细辛、一块瓦来源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纤梗细辛Asarum gracilipes C. S. Yang, mss.以全草入

  • 接骨木根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根药材名称接骨木根拼音Jiē Gǔ Mù Gē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性味①《分类草药性》:"甘,平,

  • 火腿

    《中药大辞典》:火腿药材名称火腿拼音Huó Tuǐ别名熏蹄(《东田县志》),兰熏(《宦游笔记》),南腿(《本草求原》)。出处《药性考》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腿腌制而成。性味①《药性考》:&quo

  • 狐头

    《中药大辞典》:狐头药材名称狐头拼音Hú Tóu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头。功能主治治瘰疬、头晕。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复方①治瘰疬:狐头、狸头灰敷

  • 白钩藤

    药材名称白钩藤别名耿马钩藤、双钩藤、无柄果钩藤、双钩来源茜草科白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以带钩的藤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

  • 阴香根

    《中药大辞典》:阴香根药材名称阴香根拼音Yīn Xiānɡ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性味《岭南采药录》:"味辛。&q

  • 桃儿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儿七药材名称桃儿七拼音Táo ér Qī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