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腔。《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出《新修本草》。为郁金之别名,详该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本证除有痢疾主症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本方疏表除湿,寓通于散,使表解而里滞亦除。亦即前人所谓从表陷里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中挽船上行之意
病证名。见《医门法律·黄瘅门》。即阴疸。详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即羊毛疔。见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医家。浙江衢县人。世医出身,晚年贯通医术,尤其精于小儿科,医理主要宗钱乙,编成《袖珍小儿方》10卷。
经穴分类名。或称腹募。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见表),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症。《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又《太平圣惠方
【介绍】:见余士冕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