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跟疽

猜你喜欢

  • 串疽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又名老鼠钻、游走血脾痈。指生于背胁之疽。多因积愤郁火而发。初起漫肿无头,皮色如常,先发一处,后邻近增至二、三处,溃后多互相串通,渐溃透红色,疼痛牵引背之两侧。治宜顺气清热

  • 枕中方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 年未老经水断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年未届绝经期而月经断绝。多因素体虚弱,营养不良,或早婚、产多、乳众等,耗伤精血,肾气、天癸虚衰,或忧思劳伤心脾,阴血暗耗,以致脏腑、冲任血亏失养,无血下达。肾虚者,症见面色

  • 胃火

    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

  • 胡桃隔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分心木之别名,详该条。

  • 虚里动气

    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古人认为“虚里与寸口相应”,故诊虚里的动气与寸口切脉同义。王孟英认为“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柳州医话》:“凡治小儿不论诸证,宜先揣虚里穴,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

  • 手心主之筋

    手厥阴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 沉香导气汤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羌活、白芍药、槟榔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川芎、香附(一作青皮)、炒枳壳各八分,紫苏、苏子、木瓜各六分,生姜三片。水煎,去渣,睡前以药汁磨沉香、木香各半钱,调服。治脚气入腹冲心,疼痛

  • 李世勣

    【生卒】:583~669【介绍】:唐代医家。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曹县)人。以医名,本姓徐,因避讳改名李勣。唐太宗、高宗时身居要职。657年曾与许孝宗、孔志约等参与并领导《新修本草》的编写和颁行工作

  • 草药手册

    书名。江西药科学校革命委员会编。本书通过向农村贫下中农及草医草药人员学习和调查,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整理而成。共收集长江以南地区常用民间草药925种,按药名、笔划排列,对于各种草药的植物形态、图形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