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颅囟经》。指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湿润不干,甚或有水溢出,或脐孔周围稍见红肿。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为水湿所浸,如洗浴未给揩干,或因尿布过分潮湿,久浸脐部而成。治宜外用收敛固涩药物,如枯矾、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风邪蕴积肠间,或情志过激,酒食所伤而致。症见肛门肿突,大便难而血出,腹胁胀满,甚或形成脱肛良久不能入。治疗:因风邪蕴积者,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因情志过激而发者,可选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见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治法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用药应因人制宜,对身体虚弱,不能胜任攻邪药物者,就给予气味薄而和缓的药治疗。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