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败火草

败火草

药材名称败火草

拼音Bài Huǒ Cǎo

别名小黄馨、常春小黄馨、火炮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矮探春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humi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有时攀援,高0.5-3m。小枝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棱明显。叶互生,复叶,有小叶3-7枚,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柄长0.5-2cm;叶片革质或薄革质,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稀为倒卵形,先端锐尖至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有时多少具紧贴的刺状睫毛;顶生小叶片长1-6cm,宽0.4-2cm,侧生小叶片长0.5-4.5cm,宽0.3-2cm。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苞片线形,通常长2-4mm;花梗长0.5-3cm,无毛或被微柔毛;花多少芳香;花萼裂片三角形,较萼管短;花冠黄色,近漏斗状,花冠管长0.8-1.6cm,裂片圆形或卵形,长3-7mm,先端圆或稍尖。果椭圆形或球形,长0.6-1.1cm,径4-10mm,成熟时呈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3500m的疏、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小叶片多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cm,宽0.5-1cm,叶缘及中脉有柔毛。质脆易碎。气微香,味炎。

化学成分叶中含有无羁萜(friedelin),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bei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α-香树脂醇(α-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苦;甘;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烧烫伤;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菜油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叶地耳根

    药材名称大叶地耳根拼音Dà Yè Dì ěr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阔叶风车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itum latifolium BI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原

  • 大叶仙茅

    药材名称大叶仙茅拼音Dà Yè Xiān Máo别名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来源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 (Lour.)

  • 假通草树皮

    药材名称假通草树皮拼音Jiǎ Tōnɡ Cǎo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纤齿柏那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aiopsis ciliata Dunn[Acan-thopana

  • 风湿木

    药材名称风湿木别名大叶萝芙木、阔叶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风湿木Rauvolfia latifrons Tsiang,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痛;外用可接骨。摘录《全国中

  • 马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醉木药材名称马醉木别名梫木来源杜鹃花科马醉木Pieris polita W. W. Smith et J. E. Jeff.,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性味苦,凉

  • 滇南寄生

    药材名称滇南寄生拼音Diān Nán Jì Sh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锈毛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rrula ferruginea(Jack)Danser[Loran

  • 莨菪叶

    《中药大辞典》:莨菪叶药材名称莨菪叶拼音Lànɡ Dànɡ Yè别名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

  •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药材名称牡荆根拼音Mǔ Jīnɡ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性味苦辛,温。①《别录》:"甘苦,平,无毒。"②《纲目》:"苦微辛。

  • 山马豆根

    药材名称山马豆根拼音Shān Mǎ Dòu Gēn别名山豆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种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云南野豇豆,又名

  • 雄黄兰

    药材名称雄黄兰拼音Xiónɡ Huánɡ Lán英文名Common Crocosmia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出处始载于《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