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由肺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为淡黄色水液。治宜补脾、治心、治肝。补脾,用益黄散;治肝,用
指心中空虚,容易恐惧的一种证候。多因心血或心气不足,胆气怯弱所致。与精神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可见于某些虚弱证、贫血、神经官能症等。治宜养心安神或温胆安神。
医方著作。13卷(包括卷首1卷。余12卷又分上、下,实有25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本书在《医方考》及《医方集解》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1~12将方剂
①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紫其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0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癎、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
①鼻息、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②喘息。《灵枢·海论》:“悗息面赤。”③止、结、留滞。《灵枢·百病始生》:“息而成积。”④通瘜。赘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鼻息肉不通。”⑤
见《本草述》。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
病证名。指发斑属于实热性者。见《此事难知》。又名阳斑。《阴证略例》:“阳证发斑有四,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热病发斑,有温毒发斑,斑斑如锦纹,或发之面部,或发之胸背,或发之四末,色红赤者,胃热也,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