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卷。清·齐秉慧(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记述了齐氏临证经验。上卷论病证,辨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经治病;下卷杂证诸法及药性。其中有效经验方及单方可供借鉴。本书收入《齐氏医书四种》中。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肉色皰起,掐不破,痛痒不显。不治亦无危险。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浙贝母之药材名,详该条。
证名。即肠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参见肠鸣条。
指在同一时间内,不要进食品种过多的食物,以防某些食物之间有排斥、制约等不良反应,或影响食物吸收效果。见《备急千金要方》引王熙之语:“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
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犊黄舌两边先从后起,次生向前,两傍有赤脉,状如蚯蚓。宜急烙断,毒气贯舌,其状紫色,次灸两口角,及人中并承浆。”参见黄疸有关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在里。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阴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