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澄茄散

荜澄茄散

《圣惠》卷七: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槟榔1两,木香1两,苦楝子1两,茴香子1两,干蝎半两(微炒),硇砂1两(细研入),阿魏1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盲肠气,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二十八: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木香半两,京三棱半两(炮,锉),白茯苓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沉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劳。脏腑虚弱,心腹气胀,不能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注意苋菜、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四十三: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白术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全不思食,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3分,白术1两,黄耆3分(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草豆蔻3分(去皮),桂心半两,蓬莪荗3分,当归3分,木香半两,芎藭半两,柴胡1两(去苗),牛膝3分(去苗),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研碎),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劳。心腹冷痛,吃食减少,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扁鹊心书·神方。》: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5钱,高良姜1两5钱,肉桂1两5钱,丁香1两5钱,厚朴(姜汁炒)1两5钱,桔梗(去芦)1两5钱,陈皮1两5钱,三棱(泡,醋炒)1两5钱,甘草1两5钱,香附(制)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用水1盏,煎7分,和渣服。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茴香子(炒)3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膀胱经虚,小便不禁,少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或盐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博济》卷二: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煮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炒),荆三棱3两(炮,趁热杵),陈皮2两(去白),香附子3两(炒),甘草2两(炮,)丁香2两,舶上茴香2两,厚朴1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蛮姜1两1分,官桂2两(去皮),桔梗1两,白盐12两(拣择净,炒,研细,后入),阿魏(皂子大1块,面裹煨,面黄为度,去面,另研细,旋入诸药)。

制法上同为末,细研和令匀。

功能主治脾元虚冷,气不和,心胸不快,肚腹膨胀,气刺气痛,不思饮食,酒色过度,面黄口淡。

用法用量荜澄茄煮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摘录《博济》卷二

《圣惠》卷五十: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半两(去皮),细辛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大腹皮3分(锉),京三棱半两(微煨,锉),五味子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脾胃虚弱,宿食不消,四肢虚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魏氏家藏方》卷二: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延胡索(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蓬莪术半两(炮),附子1只(7钱者,炮,去皮脐),木香1分(湿纸包,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痹五聚积气,上冲满闷,气噎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圣惠》卷五: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槟榔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桂心3分,丁香半两,陈橘皮半两(汤侵,去白瓤,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食即欲呕,心腹胀闷,水谷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3分,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3分,沉香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白术1两,人参2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3分(煨,用皮)。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虚,不思饮食,胸中气满,四肢不和,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七: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1两,木香1两,人参1两(去芦头),肉桂1两(去皴皮),肉豆蔻1两(去壳),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丁香3分,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缩砂3分(去皮),干姜3分(炮裂,锉),京三棱3分(微煨,锉),赤茯苓3分,白术3分,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或时吐逆,两胁虚胀,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猜你喜欢

  • 利水煎

    药方名称利水煎处方陈皮1钱,木通1钱,腹皮1钱,茯苓1钱,车前3钱,米仁3钱,茵陈1钱半,槟榔8分。功能主治膨胀,水肿。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忌盐,食淡。摘录《仙拈集》卷一

  • 解毒内消汤

    药方名称解毒内消汤处方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冬瓜子30克赤芍6克 丹皮6克 川军3克赤小豆9克甘草节6克土贝母9克 犀黄丸9克(分两次吞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活心丸

    药方名称活心丸处方人参、牛黄、熊胆、珍珠、灵芝、红花、附子、蟾酥、麝香、冰片等。制法将上药分别粉碎过筛,混匀,制成浓缩丸剂。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强心运气。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

  • 归肠散

    药方名称归肠散处方橡斗子半两(蜜炙黄),木贼半两(烧灰留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肠虚脱肛。用法用量每服1钱,乳食前陈米饮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 理肺膏

    《世医得效方》卷十九:理肺膏药方名称理肺膏处方诃子(去核)百药煎五味子(微炒)条参(去芦)款冬花蕊杏仁知母贝母 甜葶苈子紫菀百合甘草节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洗净称1.5千克,研取自然汁,入瓷石

  • 加减安肾丸

    药方名称加减安肾丸处方枣仁2钱,山药2钱,熟地(瓦炙干)4钱,杜仲(盐水炒)2钱,续断2钱,当归2钱,石斛1钱,白术2钱,阿胶2钱,故纸(盐水炒)1钱,白芍(酒炒)1钱。功能主治滋阴安胎。主妊娠胎动不

  • 二黄汤

    《医学正传》卷二引东垣方:二黄汤药方名称二黄汤处方黄芩(酒制炒)黄连(酒制炒)生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细切。功能主治泻实火,解热毒。主上焦火盛,头面肿大,目赤肿痛,心胸烦热、咽喉、口舌火盛及生疮毒等证。用

  • 翻胃虎肚丹

    药方名称翻胃虎肚丹处方虎肚1个(水略洗,瓦上焙干,不可焦),辰砂1钱,雄黄1钱,丁香1钱,狗宝1钱,麝3分。制法上为末,陈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噎膈。用法用量初服7丸,次日14丸,黍米汤送下

  • 防风当归汤

    《杏苑》卷五:防风当归汤药方名称防风当归汤处方防风1钱5分,当归1钱5分,赤茯苓1钱,独活1钱,秦艽1钱,赤芍药1钱,黄芩1钱,杏仁、甘草5分,桂心4分,生姜5片。功能主治血痹,皮肤不仁。用法用量方中

  • 八等散

    药方名称八等散处方白木3两,厚朴(炙)3两,人参3两,茯苓3两,吴茱萸3两,陈曲3两,麦糵3两,芎?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消谷下气。主饮食不消。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录《千金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