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银海精微》。指全身或颜面局部疾病所致口眼斜者。亦称风引斜、风牵僻、风牵偏外障、口眼斜外障、唇睑相邀。常由风、痰、湿等病因引起。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顋
①见《本草纲目》。为蜈蚣之别名。②见《饮片新参》。为壁虎之处方名。各详该条。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肝恶风。”风气偏胜则肝风易动,眩晕抽掣,故恶风。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钩藤,详该条。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即脱囊之南方俗称。见该条。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
即补法。详该条。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曾学经于西藏甘丹寺。后改习医学。著有《医学史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