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给人体以温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据考古学的发掘证明,我国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中国猿人)已懂得用火。火的发现和使用,给灸治提供了条件,人类就有可能用火烘烤以至灼烫病痛所在,这可看成是灸法的起始。战国时期的书籍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说明灸法当时是一种通行的医疗方法。《灵枢·官能》篇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的不足。以后的医学文献,如《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备急灸法》、《神灸经纶》等,对灸法都有所发展。灸法多以陈艾作为灸火材料。《名医别录》曰:“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艾灸疗法适应范围较广,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

猜你喜欢

  • 选穴法

    指根据病情选取有效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道选穴、循经选穴、辨证选穴等法。

  • 反关痘

    病证名。指气分毒邪,相夹交争,肌肤闭塞,以致毒气内攻的痘疮。明·秦景明《幼科金针》论反关痘谓:“其症狂言谵语,烦躁不宁,手足抽掣,目劄,腹胀,隐隐不振,昏睡不醒,或见斑点即没。”治宜宣毒透表。若大小便

  • 伤冷乳

    病证名。指冷乳伤胃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冷乳者,所出清冷,面白者是也。”临床多伴有四肢冷,口不渴等。治以温中化滞为主。宜益黄散,煨生姜煎汤调服。

  • 环岗

    见团岗条。

  • 望果

    出《广东新语》。即杧果,详该条。

  • 四磨饮

    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 征四失论篇

    《素问》篇名。征,通惩。文中提出惩戒医生的四种过失,故名。内容指出某些医生在治病中犯了不知“阴阳逆从,受师不卒,不知比类”,以及不问病的起始等四种过失,借以告诫医生必须四诊合参,防止主观片面性的错误。

  • 饮癖

    病名。指水饮停聚胁下日久所致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即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类证治裁·痰饮》:“饮癖,呕酸,杂,心悬如

  • 元好问

    【生卒】:1190~1257【介绍】: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1217~1222年(兴定)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晚年从事著作,长于诗文。家藏医书甚多,集亲自应

  • 传尸

    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