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病名。指水饮酿痰,流聚胸胁之间而成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本病与饮癖相类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恶阻。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医方药学》。为火炭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藏府标本药式条。
见《云南中草药》。即滚山虫,详该条。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方。肉桂、大黄、白芍药、泽泻、炒牵牛子、炒桃仁各一分,甘草半分。为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日二次。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挽救亡阳的治法。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见舌鉴辨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