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脓血痢

脓血痢

病名。指痢下多脓血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又有脓血痢,凡脓血稠粘,里急后重,皆属于火。……易老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后重自除。重剂则以大黄汤下之,轻剂则以芍药汤和之。然而所便脓血,自有三部:如脉沉,恶寒,或腰痛脐下痛,此中部血也,非黄芩不能治;如烦躁,先便脓后见血,此上部血也,非黄连不能治;如脉沉,恶寒,先见血后便脓,此下部血也,非地榆不能治。”参见痢疾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胎产良方

    见沈氏经验方条。

  • 半边蕨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即半边旗,详该条。

  • 手腕骨脱

    病名。即腕骨脱位。见《疡医准绳》卷六。又名腕骱骨脱出。因跌扑、扭坠所伤,易发生于月骨,局部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重者拇、食、中指感觉异常。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或跌打丸,用梔

  • 肌极

    又称肉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详肉极条。

  • 余含棻(fēn 分)

    【介绍】:见余梦塘条。

  • 呷咳

    病名。即呷嗽。见《外台秘要》卷九。详呷嗽条。

  • 十四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四焦,即第二、三腰柱棘突间。《灵枢·背腧》:“肾腧在十四焦之间。”

  • 紫舌胀

    病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风毒邪热搏于血气而发。《医宗金鉴》卷六十六:“紫色胀属心经火,热甚血壅肿硬疼,舌肿满口宜针刺,血色紫重色红轻。”症见其舌紫胀肿满,疼痛强硬不语,心中烦闷等。治宜清心凉血

  • 右雀舌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下。指雀舌之发于右者。详雀舌条。

  • 保寿粹和馆

    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