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翻白叶

翻白叶

《中药大辞典》:翻白叶

药材名称翻白叶

拼音Fān Bái Yè

别名管仲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春、秋、冬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体生有白色长柔毛。根较粗,暗棕色,有少数支根。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7,均为矩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1~2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截形,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偏斜,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先端有一突尖,上面密生伏贴长柔毛,下面白色,下部2小叶极小且远离;叶柄长4~9厘米。茎生叶柄较短。聚伞花序,有花3~5朵,黄色,直径1.5~2厘米;花瓣5,阔倒卵形,长7~8毫米,先端微缺。瘦果卵形,约长0.5毫米,棕黄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荒野。分布云南、四川。

性味涩微苦,平。

功能主治消食,行气。治食积胃痛,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翻白叶

药材名称翻白叶

拼音Fān Bái Yè

英文名Leaf of Velutinous Cinquefoil, Shiny Cinquefoil Root

别名管仲地皮风、小天青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f.var.velutina Car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长柔毛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0-60cm。根粗壮,圆柱形,有时多分枝。花茎直立或倾斜上升,被开展白色长柔毛,混生有相互交织白色绒毛。基生叶羽状复叶,有小叶2-3(-4)对,常对生,稀互生;叶柄被开展白色长柔毛,混生相互交织白色绒毛,小叶无柄或几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被长柔毛或几无毛;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0.5-3cm,宽0.5-1.5cm,先端常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上面被伏生白色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沿脉伏生白色长柔毛,在锯齿顶端呈毛笔状;茎生叶有羽状5小叶或掌状3小叶,形状与基生叶相似,托叶全缘或2-3裂,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和长柔毛。花两性;聚伞状伞房花序;花直径1.5-2.5cm;萼片5,三角卵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被疏长柔毛或白色绒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长1-2倍,黄色,稀白色;花柱近顶生,圆锥形,基部膨大。瘦果光滑。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山坡草地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涩;微苦;平

归经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行气消食,收敛止血,清热活血。主食积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痢疾,产后流血过多,小儿惊风,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墨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墨七药材名称墨七别名独儿七、活血莲、鞘叶乌头、笋尖七来源毛茛科墨七Aconitum vaginatum Prit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性味辛、苦,温。有小

  • 火炭母草根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根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根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根。夏、秋采挖。性味酸甘,平。①《分类草药性》:"味甘,平

  • 落葵花

    《中药大辞典》:落葵花药材名称落葵花拼音Luò Kuí Huā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落葵科植物落葵的花。功能主治花汁为清血解毒药。解痘毒,又治乳头破裂。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

  • 莲生桂子草根

    药材名称莲生桂子草根拼音Lián Shēnɡ Guì Zǐ Cǎ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利筋的根。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平,有毒。"

  • 蔊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蔊菜药材名称蔊菜拼音Hǎn Cài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

  • 岩椒

    药材名称岩椒拼音Yán Jiāo别名木本化血丹,野花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毛刺花椒的根。全年可采。剥去皮,切片晒干。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1

  • 毛山荆子

    药材名称毛山荆子拼音Máo Shān Jī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毛山荆子的果实、叶、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manshurica(Maxim.)Ko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挖耳子草

    药材名称挖耳子草拼音Wā ěr Zǐ Cǎo别名金挖耳、贡布美多霹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高山天名精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米,上部有分枝。叶互生,下部

  • 笔管榕

    药材名称笔管榕拼音Bǐ Guǎn Rónɡ别名笔管树、漆娘舅、鸟榕、雀榕来源桑科笔管榕Ficus wightiana Wal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

  • 苋根

    《中药大辞典》:苋根药材名称苋根拼音Xiàn Gēn别名地筋(《石药尔雅》)。出处《石药尔雅》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苋"条。性味甘,寒。①《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