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绿盐

绿盐

《中药大辞典》:绿盐

药材名称绿盐

拼音Lǜ Yán

别名石绿(《海药本草》),盐绿(《纲目》)。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氯铜矿矿石

原形态斜方晶系。晶体柱状或板状,晶面具垂直条纹。又为纤维状、粒状、肾状、致密状之集合体。颜色有美绿色、翠绿色或黑绿色。条痕为苹果绿色。光泽金刚石状或玻璃状。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依轴面而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3~3.5。比重3.75~3.77。性脆。以火烧之,火焰现天蓝色,置闭口管中加热则生水。酸类能溶解之成绿色溶液。产于铜矿氧化带中。

化学成分主成分为2Cu2(OH)3C1。理论上含铜59.5%,氯16.6%,水12.7%。

性味①《唐本草》:"味咸苦辛,平,无毒。"

②《海药本草》:"味咸涩。"

功能主治治眼目生翳,亦涩昏暗,泪多眵多。

①《唐本草》:"主目赤、泪,肤翳眵暗。"

②《海药本草》:"主明目消翳,点眼;及小儿无辜疳气。"

用法用量外用:研细点眼。

注意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目昏暗赤涩泪多出:盐绿一分,蕤仁一两(汤浸,去赤皮)。上药一处热研,入好酥一分,更研令匀。每夜卧时,取麻子大点之。(《圣惠方》)

②治齿漏疳,虫蚀齿疼痛,出脓水不绝:盐绿、麝香(细研)、黄连(去须)各一分,石胆一钱。上药同于乳钵内细研为散。每用一字,掺于湿纸片上贴之,日二、三度。忽患口疮者,绵裹半钱,含。(《圣惠方》盐绿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绿盐

药材名称绿盐

拼音Lǜ Yán

英文名Atacamite

别名石绿、盐绿

出处1.《唐本草》:绿盐,云以光明盐硇砂赤铜屑酿之为块,绿色。真者出焉耆,水中取之。状若扁青空青。为眼药之要。

2.《海药本草》:按《古今录》云,盐绿,波斯国在石上生。方家少见用也。按舶上将来为之石绿,装色久而不变。以铜醋造者,不堪入药,色亦不久。

3.《纲目》:方家言波斯绿盐色青,阴雨中干而不湿者为真。又造盐绿法,用熟铜器盛取浆水一升,投青盐一两在内,浸七日取出即绿色,以物刮末,入

来源药材基源:为卤化物类矿物氯铜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acamite

原形态斜方晶系。晶体柱状或板状,晶面具垂直条纹。又为纤维状、粒状、肾状、致密状之集合体。颜色有美绿色、翠绿色或黑绿色。条痕为苹果绿色。光泽金刚石状或玻璃状。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依轴面而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3-3.5。比重3.75-3.77。性脆。以火烧之,火焰现天蓝色,置闭口管中加热则生水。酸类能溶解之成绿色溶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自然产出的氯铜矿,局限于干旱地区的铜矿床风化壳。

资源分布:青海、湖南、四川、云南、西藏有产。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或柱状。绿色;条痕绿至淡绿色。金刚石光泽或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体较重,质硬脆,断面贝壳状。气无,味微咸。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为针状绿色雏晶。具多色性,Ng绿色,Np近无色,平行消光;正延性。

化学成分主成分为碱式氯化铜[2Cu2(OH)3Cl]或写作[ CuCl2·3Cu(OH)2]。常混有铝、铁、钙、镁等杂质。人工制品亦可由原料不同而含有杂质或有害万分如铅等。

药理作用天然绿盐为卤化物类矿物的氯铜矿。由于铜溶液与蛋白质化合生成蛋白化合物,其浓溶液用于疡面会起腐蚀作用,而可消云翳。如误服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腹痛等。吸收进入体内能破坏红细胞并恶化肝功能,出现急性贫血、眩晕、脉细、体温下降,严重时可致痉挛、麻痹而死亡。故只作外用药。另外,用铜炊具进,应该避免与盐及酸性菜肴接触,以免产生铜盐,其中即有绿盐成分。

鉴别(1)取本品置闭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并产生灰色之升华物。(检查结晶水)(2)取本品置木炭上灼烧,火焰现蓝色,并在木炭上生淡褐及浅灰白色之被膜,灼热久时则生成金属铜珠。(检查铜盐)(3)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为5.40(10),5.00(10),2.82(10),2.75(10),2.62(10),1.815(8),1.603(8)。

(4)差热分析曲线特征 吸热300℃(大),433℃(中);放热388℃(中),960℃(宽、小)。120-210℃之间失重0.5%,210-430℃间失重5.5%,430℃以后持续失重。

性味咸;苦;辛;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明目去翳。主目翳;目涩昏暗;泪多眵多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细配膏,点眼或外贴;或制成稀溶液作冲洗剂,亦可外掺。

注意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目昏暗赤涩泪多出: 盐绿一分,蕤仁一两(汤浸,去赤皮)。上药一处熟研,入好酥一分,更研令匀。每夜卧时,取麻子大点之。(《圣惠方》)②治齿漏疳,虫蚀齿疼痛,出脓水不绝: 盐绿、麝香(细研)、黄连(去须)各一分,石胆一钱。上药同于乳钵内细研为散。每用一字,掺于湿纸片上贴之,日二、三度。忽患口疮者,绵裹半钱,含。(《圣惠方》盐绿散)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目赤、泪,肤翳眵暗。

2.《海药本草》:主明目消翳,点眼;及小儿无辜疳气。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芫花根

    《中药大辞典》:芫花根药材名称芫花根拼音Yuán Huā Gēn别名黄大戟(《吴普本草》),蜀桑(《别录》),金腰带、铁牛皮(《分类草药性》)。出处《吴普本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秋季

  • 树头发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头发药材名称树头发拼音Shù Tóu Fɑ别名黑龙须、银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珊瑚菌科龙须菌属植物黑龙须菌Pterula umbrinella Bres.,以

  • 虾壳钱

    药材名称虾壳钱拼音Xiā Ké Qián别名红锅盖草、红虾壳草、红壳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台湾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formosana Hayat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黄明胶

    《中药大辞典》:黄明胶药材名称黄明胶拼音Huánɡ Mínɡ Jiāo别名水胶(《外台》),牛皮胶(《本草图经》),海犀胶(《纲目》),广胶、明胶(《本经逢原》)。出处《食疗本草》

  • 大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蒜药材名称大蒜拼音Dà Suàn别名蒜、蒜头来源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Allium sativum L.以鳞茎入药。春、夏采收,扎把,悬挂通风处,阴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具强

  • 硫黄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硫黄菌药材名称硫黄菌别名硫黄多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硫黄多孔菌Tyromyces sulpbureus (Bull. ex Fr.) Donk,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

  • 乌头附子尖

    《中药大辞典》:乌头附子尖药材名称乌头附子尖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别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出处《纲目》

  • 山乌珠根

    药材名称山乌珠根拼音Shān Wū Zhū Gēn别名三叶赤楠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轮叶蒲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grijsii(Hance)Merr. Et Perry

  • 牛靥

    《中药大辞典》:牛靥药材名称牛靥拼音Niú Yè别名牛食系(《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复

  • 黄泡子

    药材名称黄泡子拼音Huánɡ Pào Zǐ别名黄泡叶、牛尾泡来源蔷薇科黄泡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O. Ktunze,以叶、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