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卷五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牛膝、杜仲、五味子、巴戟天、小茴香、肉苁蓉、远志、石菖蒲、枸杞子、大枣。为末,炼蜜为丸。治膏粱湿热伤精,阴虚胫膝痿弱。
喘粗是形容气喘时声音粗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本症多见于热盛、痰盛的喘证。参见火喘、痰喘、齁喘、息粗条。
维医学著作。毛拉艾外孜·和田尼用阿拉伯文著成于1703年。全书三卷。第一卷四篇,论述维医四物质(火、气、水、土);四属性(热、寒、干、湿);四体液(血液质、粘液质、胆液质、黑胆质);器官学说;素质学说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简称谷气,详该条。
即脏气。详该条。
【介绍】:见程应旄条。
①《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厚朴(姜汁涂,焙)、炙甘草、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兼惊及带热泻者用此,否则不用)各半两,陈皮一分,煨使君子仁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化服;一岁以下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金针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