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门

神门

经穴名。代号HT7。出《针灸甲乙经》。《难经·六十六难》名兑骨。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属手少阴心经。输(土)、原穴。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凹陷中。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目黄失音喉痹胁痛,腕关节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图108)。②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手少阴心经之动脉,即中部人,以候心气。参见神门脉条。

图108

猜你喜欢

  • 知命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 抻(chen 嗔)法

    推拿方法名。即拔法。见该条。

  • 瑞安陈氏白喉条辨

    见白喉条辨条。

  • 胃气痛

    病名。见《春脚集》卷二。指胃脘气机失调所致胃脘部疼痛。《经验奇方》卷下:“胃气痛,此症甚者,每晨吐清水,或连头痛。制香附二钱,良姜一钱五分,砂仁末八分。如病重常吐清水,加吴茱萸二钱。右药水煎热服。”亦

  • 张公让

    【生卒】:1904~1981【介绍】:原名其升。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曾任国史馆医事顾问。抗战期间在故乡设平民医院,并聘名中医驻诊。曾主持中西医医药研究社广州分社,后至香港行医。196

  • 脾热多涎

    病证名。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太平圣惠方》:“儿多涎者,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也。”治宜清脾泄热。

  • 陈耕道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 胃气虚喘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

  • 小巴豆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千金子之别名,详该条。

  • 王方庆

    【介绍】:见张文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