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疽

石疽

①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因质坚如石,故名。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状如桃李,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渐渐增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类似肿瘤。体实者治宜和营行瘀,散寒止痛。服没药丸阳和汤加减,外敷捣烂之商陆或外贴阳和解凝膏,并配合针灸;溃后及体虚者宜托里透发,服千金内托散与阳和汤化裁,或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②即蠹疽无脓者。见蠹疽条。

猜你喜欢

  • 万氏家抄方

    见万氏济世良方条。

  • 天会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 黄果皮

    见《滇南本草》。为橙皮之别名,详该条。

  • 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条。

  • 虹叶

    见《岭南草药志》。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 烂喉癣

    病名。系指喉癣之因于棉花疮毒未尽,结于咽喉而致咽喉腐烂者。《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棉花疮毒未尽,而结于咽喉,其状周围紫晕,渐至腐烂,烂上则鼻平陷,烂下则饮食难进……当以清热凉血,补脾为主。”参见杨梅

  • 腋臭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即狐臭。详该条。

  • 黄云膏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即冲和膏,见该条。

  • 透关射甲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远志筒

    见《中药材手册》。为远志之药材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