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益元散

益元散

《中国药典》:益元散

药方名称益元散

处方滑石600g甘草100g朱砂30g

性状本品为浅粉红色的粉末,手捻有润滑感;味甜。

炮制以上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调服或煎服,一次6g,一日1~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宣明论方》卷十:益元散

药方名称益元散

别名天水散、太白散(《伤寒直格》卷下)、六一散(《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滑石180克甘草30克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治感受暑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或下痢赤白,亦可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癃闭淋痛,砂淋、石淋。

用法用量为细末。每服9克,温水调下,日三服;欲饮冷者,新汲水调服。亦可加蜜少许调服。伤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下;难产,紫苏汤调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暑湿所致之病,治当清暑利湿。方中滑石性寒味淡,寒能清热,淡能渗湿,使三焦湿热从小便而出,少佐甘草以和中气,与滑石相配,有甘寒生津之义,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二药相配,共成清暑利湿之功。

摘录《宣明论方》卷十

猜你喜欢

  • 虫糖散

    药方名称虫糖散处方五谷虫(炒黄,为末)、黑糖。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拌习,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捣膏,贴脐,引热下行。摘录《仙拈集》卷一

  • 海藻浸酒

    药方名称海藻浸酒处方海藻(洗去咸)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防风(去叉)3两,独活(去芦头)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白术3两,鬼箭(去茎用羽)2两,当归(切,焙)2两,大黄(锉,醋炒)4两。

  • 甘豆汤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汤氏宝书》:甘豆汤药方名称甘豆汤处方黑豆1合,甘草1两(切)。功能主治小儿初生,下胎黄。用法用量加淡竹叶一握,能解五脏热毒。夏月产者,尤宜服之。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引《汤氏宝书

  • 古月粉

    药方名称古月粉处方胡椒适量(研粉)。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慢性、亚急性皮肤搔痒症。用法用量外扑。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甘草知母鳖甲丸

    药方名称甘草知母鳖甲丸处方甘草(去头尾,好酒浸、蒸从已至午,取出晒干)5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入干木臼内捣烂)1两,鳖甲(取九肋者,洗去皮肉,配醋煮透,炙黄色)1两,常山(临用去苗,用甘草末同水拌蒸,

  • 万应灵膏

    药方名称万应灵膏处方当归赤芍川军白及白蔹羌活乌药木鳖子苦参连翘皂角 生地防风甘草山柰五灵脂半夏各30克槐枝柳枝桃枝枣枝桑枝各30克制法上药用麻油2.5千克,入药煎枯去滓,下净血余60克,烊化,再入炒过

  • 葫葈叶汤

    药方名称葫葈叶汤处方葫葈叶1把(切)。功能主治服石散发成黄,发热毒,胸中热气烦闷;及通身发黄,终日用水不得息者。用法用量上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2次服。1剂便愈。通身发黄,终日用水不得息者,浓煮大茎

  • 芎辛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芎辛汤药方名称芎辛汤别名大芎辛汤(《世医得效方》卷十)。处方生附子(去皮、脐)乌头(生,去皮、尖)天南星干姜细辛川芎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气

  • 银杞明目汤

    药方名称银杞明目汤处方银耳15克,枸杞15克,鸡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各适量。制法1.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拌待用。2.银耳洗净,撕成小

  • 皂独附姜汤

    药方名称皂独附姜汤处方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