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注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尸注候》。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腹痛胀满,喘息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挛引腰脊,举身沉重,精神杂错,恒觉惛谬,每逢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
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
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蚕蜕,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①即女子胞。《千金翼方·杂病》:“重者子宫下垂。”详女子胞条。②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三寸。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银海精微》。又名坎廓、坎水廓、津液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腑,脏属于肾。”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水廓即水轮也。水轮属肾,肾与
见《四川中药志》。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