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

伤寒论》: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

来源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备注(1)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摘录伤寒论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柏茯苓芍药各6克干姜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各9克大枣30枚粳米12克

制法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李文亮方: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解毒止痢。主肠胃湿热,兼血分热毒,湿热毒邪结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文亮方

《千金》卷十五: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功能主治赤滞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伤寒》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匮》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2两,干姜2两,甘草(炙)1两,当归1两,黄连1两半,秦皮1两半,石榴皮1两(生者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寒痢急下及滞下。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为4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普济方》卷三五五: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刘寄奴花亦可)2两,甘草2两,阿胶2两,黄连3两,柏皮3两,陈皮3两。

功能主治清风火,平肝。主产后下痢虚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碗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

普济方》卷三九七: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酸石榴皮(炙)半两,犀角(镑屑)半两(一方无犀角)。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晚各1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普济方》卷二一二: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2两,黄连3两,柏皮3两,椿皮3两。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1盏,煎7分,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明医指掌》卷四: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秦皮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协热自利,小便赤涩,热痢下重。

摘录明医指掌》卷四

《杏苑》卷四:白头翁汤

药方名称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2两,黄连3两,黄柏2两,陈皮2两。

功能主治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斗,煮5升,去滓,每服1升。

各家论述治一切湿热痢疾,法当清理湿热也。经云,苦可以胜热。是以用白头翁黄连黄柏陈皮等诸苦寒之剂,以胜湿清热。

摘录《杏苑》卷四

猜你喜欢

  • 别脾散

    药方名称别脾散处方甘遂不拘多少。制法用面包于浆内,煮10数沸,去面后,将细米糠火炒黄色为末。功能主治痞证,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1钱,用冷蜜水卧服。注意忌油腻、湿面、腥物。摘录

  • 豆连散

    药方名称豆连散处方赤小豆、黄连(去须)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下注疮。用法用量先用温盐浆水洗令净,次将药散用猪胆汁调涂之,每日3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黄牙丹

    药方名称黄牙丹处方汞1两,藤黄5分,牙消1两5钱,明矾1两5钱,蛇含石8分。制法上为末,结胎,武火升炼3炷香,取药,每1两加冰片4分,收贮听用。功能主治去污生新。主疳。摘录《上池杂说》

  • 麻黄加知母汤

    药方名称麻黄加知母汤处方麻黄4钱,桂枝尖2钱,甘草1钱,杏仁2钱(去皮,炒),知母3钱。功能主治伤寒无汗。用法用量先煮麻黄5-6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1茶盅,温服。复被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 柿蒂汤

    药方名称柿蒂汤处方柿蒂黄柏黄连生地侧柏叶丹皮白芍木通茯苓泽泻功能主治治血淋。血色鲜红,脉数有力,属心与小肠实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 加味明目地黄丸

    《眼科阐微》卷二:加味明目地黄丸药方名称加味明目地黄丸处方熟地8两,山药6两(饭上蒸过),山萸6两(去核,净蒸),泽泻3两(面煨),茯苓3两(去皮),全当归6两(酒洗),菊花2两(用白的),丹皮3两,

  • 归连石斛汤

    药方名称归连石斛汤处方油当归5钱,小川连7分,鲜石斛3钱,炒枳壳1钱,鲜荷叶1角(拌炒),长须生谷芽4钱。功能主治润肠祛积,开胃运气。主妊妇及体虚之人赤痢、白痢、赤白痢。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沈樾

  • 地龙粪饼子

    药方名称地龙粪饼子处方地龙粪半两(研),栀子仁半两(末),牛蒡根3两(生者)。制法上捣令熟,硬软得所,捏作饼子。功能主治眼赤痛。用法用量闭目卧,以搨眼上,时时易之。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 赤白饮

    药方名称赤白饮处方香附(醋炒)4两,臭椿根皮(盐水炒)2两,砂仁2两,朱砂2钱,棉花仁5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红淋白带。用法用量每服3钱,豆腐浆送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荆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散药方名称荆芥散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