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肝虚雀目内障。详该条。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
病名。①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又名耳后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
小便不利证之一种。见《症因脉治》卷四。外感小便不利包括运气小便不利、伤寒小便不利、阴寒小便不利。详各该条。
【介绍】:见张遂辰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证候名。《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临床尚可见目无精光而畏明,两足热甚,脊骨重,热甚不能起于床,夜间益甚。治宜滋肾育阴,用六味地
【介绍】:见叶霖条。
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