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痛风

痛风

病名。亦有名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白虎风者。《格致余论·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医学准绳六要》:“痛风,即内经痛痹,……古云三气合而为痹。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风是也。”《张氏医通·痛风》:“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多因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医略六书·痛风》:“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侧,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主以四物汤加秦艽威灵仙,在上加桂枝羌活;在下加牛膝防己;湿痰加南星半夏血瘀桃仁红花湿热苍术黄柏气虚人参黄芪血虚阿胶黄明胶阴虚加生地、龟板;阳虚虎骨鹿茸。”因于寒者,亦可用乌头汤仓公当归汤等方;化热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或《千金》犀角汤等方。又因疼痛走注不定,亦有以为即风痹。《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参见历节风寒痹、风痹、白虎历节风条。

猜你喜欢

  • 抑青丸

    ①《张氏医通》卷十六方。黄连、吴茱萸各等分。水煎干,去吴茱萸,取黄连焙燥,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次四十至五十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或睡前温酒送下。治肝火胁下急痛。②见《保婴撮要》卷一。即抑肝散制

  • 大贝母

    见《本草正义》。即浙贝母,详该条。

  • 敷地两耳草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神仙紫花丸

    《疡科选粹》卷六方。白花蛇一两五钱,何首乌、荆芥穗、威灵仙各四钱,麻黄、胡麻仁各一钱,蛇床子二钱,人参、草决明各一两,当归七钱五分,胡天麻、皂角各五钱,木香、沉香、天麻各二钱五分,煨肉豆蔻一枚,麝香一

  • 参三七

    见《本草便读》。即三七,详该条。

  • 风聋

    病名。《仁斋直指方》:“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其症耳窍蒙闭,耳鸣听音不真而兼有头痛。治宜以疏风通窍之剂。参见耳风聋条。

  • 吴象先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 味连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黄连药材之一种,详黄连条。

  • 上胞

    体表部位。见《银海精微》。即上睑。详该条。

  • 药枣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