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汤液醪醴论》。鬼门,指汗孔。开鬼门,即汗法。详该条。
【介绍】:见陈文中条。
①即鼻准,俗称鼻尖。《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参鼻准条。②素窌穴的别名。见《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鼻尖端中央。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肝虚雀目内障。详该条。
【介绍】:见余梦塘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又名肾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用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身痒。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证名。指痧胀刮、放后余毒未尽,留于气分、血分聚结成块作痛。《痧胀玉衡·痧块》:“痧毒留于气分,成气痞痛,留于血分成血块痛,壅于食积阻滞,成食积块痛。盖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尽,不用药以消之之故。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