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肝脏的精气。《素问·平人气象论》:“肝藏筋膜之气也。”②指肝的功能活动。肝气有升发透泄的作用,能舒畅全身气机。如肝气郁结,肝气条达。③病证名。即肝气郁结的简称。常见症状为两胁气胀疼痛,胸闷不舒,并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茯苓、当归身、牛膝各二钱,山药、枸杞子、肉苁蓉各三钱,陈皮、砂仁各一钱,半夏、青皮(蜜水炒)各一钱五分,沉香(人乳磨冲)五分。水煎服。治关格。
出《本草纲目》。指婴孩恶寒与发热同时或先后出现,及寒热往来而言。一般外感初期均有恶寒现象,继即发热。有发热与恶寒并见,有热重寒轻,有热轻寒重,均为表证。外感不论伤寒、温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有表
眼科著作。又名《明目至宝赋》。4卷。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明·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593年。卷1总论眼病,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2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介绍】:见马哈德哇条。
经穴名。代号LR14。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位于乳头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中。(《针灸甲乙经》)。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病证名。①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见齿衄、耳衄、目衄、鼻衄、舌衄、肌衄等各条。②指鼻出血。《丹溪心法·咳血
证名。又称食后昏困。指饭后昏倦欲睡之症。《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俗名饭醉。宜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参见食后昏困、嗜卧等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升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