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煖水脏

煖水脏

温肾。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回舌症

    病名。清·赵振沉《喉科方论》:“此症发在舌上,肿大强硬,其舌尾卷入,不能言语,饮食亦不下咽,此是心经发来之毒。治法用犀角地黄汤加清心去痰解毒之药。”外吹冰硼散等。

  • 痰火怔忡

    怔忡之一。见《类证治裁》卷四。《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本证可见于阵发性心动过速、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治宜化痰、清火、镇心,用参胡温胆汤、金箔镇心丸等方。参见怔忡条。

  • 目眦

    见《灵枢·癫狂》。又名眦,俗称眼角。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轮之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

  • 丁子香

    见《齐民要术》。为丁香之别名,详该条。

  • 李少君

    【介绍】:西汉时人。兼懂医术,曾向汉武帝宣扬服食追求长生不老等荒诞之说。提出用黄金作饮食器皿可以成仙。

  • 百枝

    出《吴普本草》。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 汪心谷

    【介绍】:见汪宦条。

  • 神草

    出《吴普本草》。为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黄食草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 形气相失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往往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