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罐法

火罐法

拔罐法。其操作方法,有下列几种:①闪火法:用镊子夹住蘸有95%酒精的棉球(或以粗铅丝一端裹以纱布蘸取酒精)点燃后,伸入罐内缓动片刻,随即退出,迅速将罐口复罩在应拔罐的部位上,让罐吸紧后再松手。应用此法时,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以免燃烧时滴下;也不要使蘸有酒精的棉球碰触罐口燃着,烫伤皮肤。②投火法:用小纸片(最好用带蜡油的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待火旺而纸片尚未烧尽时,迅速将火罐的罐口罩合在拟拔的穴位或皮肤上,让罐吸紧后再松手。应用此法时,须注意不要将火罐烧得发烫,且动作要快;防止烫伤皮肤。③架火法:取一直径约2~3厘米而不易燃烧和不易传热的块状物,作为点火架垫在穴位上,上面平放一个小酒精棉球,燃着后,随即将罐罩上,火熄灭后火罐就吸住了。在应用时扣罩要准确,不要将燃烧着的点火架碰翻。④滴酒法:将酒精滴1~2滴在罐内中段,再将罐转动几下,使酒精均匀地附在罐壁上,但不要沾染在靠近罐口的罐壁上,然后用火柴点燃,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⑤贴棉法:用一小块薄薄的药棉,沾以酒精(不要太湿,以免燃烧时,酒精滴下,烧伤皮肤)。贴在罐内壁上中段,用火点燃后,迅速扣上。

猜你喜欢

  • 莫氏锦囊十二种

    丛书名。清·莫熺辑。于清·顺治、康熙年间陆续刊印。计收有《医门约理》、《难经直解》、《脉学入门四言举要》、《濒湖脉学》、《脉诀汇辨》、《脉诀考证》、《本草纲目摘要》、《月令考》、《黄帝阴符经注》、《心

  • 尖头瘟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时毒,见该条。

  • 李调

    【介绍】:宋代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作李诇,字孟言,号樗散生。负气节,善诗。从杨维桢学,卖药于金陵(今南京)。

  • 类编经验医方大成

    见医方大成条。

  • 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出身于这类医学世家的医生称为世医。

  • 牙齿动摇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齿牙浮动。导致牙齿松动的原因有:①龋齿虫蚀蛀空,致牙齿动摇者;②胃中伏火,火毒上攻而牙齿动摇者;③因肾气虚衰,不能固齿,致齿龈宣露而牙齿动摇者等等。治宜分虚实,分别选

  • 邪火

    同火邪。详该条。

  • 肺合皮毛

    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联之一。肺气主表,故合于皮毛。皮毛为一身的外卫,靠肺散布卫气以温养,肺气足则卫外固密,邪不易干;皮毛的散气作用,也与肺司呼吸有密切关系,故称相合。《素问·五脏生成论》:“肺之合皮也,

  • 淋的异体字。详该条。

  • 湿剂

    十剂之一。用濡润滋养药物组成,具有解除津液干枯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湿可去枯。”“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