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医官职称。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官阶正八品。参见御药院条。
古病名。痿的别称。因四肢痿弱,变易正常的作用,故名。《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张志聪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详痿条。
【介绍】:见吕应钟条。
是指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素问·汤液醪醴论》:“镵石针艾治其外。”
丛书名。清·廖云溪辑。共5种医书。刊于1844年。本书博采历代医书增删而成,便于初学者习诵。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
病名。出《素问·痹论》。又名风痹、走注。详风痹条。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证治见疔疮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报,重复或接续;息,呼吸。指平顺的呼吸规律。《素问·藏气法时论》:“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不能报息,指气短而呼吸不能接续之病症,多见于虚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