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
《银海精微》卷上方。黄芩、郁金、大黄、防风、栀子、当归、川芎、赤芍药、龙胆草。为末,每服三钱,食后酒调服,日二次。治睛珠疼痛,瞳仁渐变青白色.忽然凸起血丝缠绕。
出《事类合璧》。为柿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沉寒痼冷。见痼冷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弦。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格致余论》卷一。阳,指气、火。多指精血亏损、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热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
病名。猘犬即狂犬。见《肘后方》卷七。即狂犬伤。证治同狂犬啮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