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法
详清法条。
详清法条。
《金匮要略》方。又名外台走马方。巴豆(去皮,熬)、杏仁各二枚。棉缠,搥令极碎,投以热汤二合,捻取白汁服。治中恶,症见心腹痛胀,大便不通。本方也见于《外台秘要》,名张仲景飞尸走马汤。走马芹见《辽宁省中草
病证名。一作蓄血。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①指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血相搏,而致瘀热蓄结于内的证候,即伤寒蓄血证,太阳腑证之一《重订伤寒补天石·续集》卷下:“蓄血者,瘀血蓄结于内也。或当汗不汗
检查肛肠病的一种工具。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一。类似现代之窥肛器。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青皮、桑白皮、葳蕤各一两,大黄、玄参、栀子、青盐(后入)各五钱,竹叶一握。水煎去滓,微热淋洗患眼。治眼白睛肿起,赤碜痛痒。
书名。11卷。清·唐大烈辑。刊于1792~1801年间。是我国早期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每年1卷。共发表了江浙地区四十多位医家的文章100篇左右。内容不分门类,不限卷数,不拘体裁。有医学理论,专题讨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指纹色黄白,多属伤脾、疳积(见《医学入门·察脉》)。
见《泉州青草药》。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