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证名。见《类证治裁·阳痿附茎纵》。又称阴纵。详该条。
病证名。指过食生冷油腻所致的痞块。《医林绳墨·痞块》:“有因好食生冷油腻而食所得者,名曰痞积。”证见胸中满闷,膈塞不通等。参见痞条。
病证名。指湿热上蒙清窍所致的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多由湿热熏蒸,上蒙清窍所致。证见头痛且重,心烦身重,肢节疼痛,或面目、四肢浮肿,舌苔黄腻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薄荷汤,见该条。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
①食物的气味。《素问·脉解篇》:“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指闻到食物的气味即厌恶。②指嗳气有酸臭味。多因宿食不消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
名词。出《混俗颐生录·户内消息·禁忌消息》。指阴毛。
《症因脉治》卷二方。青黛、海浮石、栝蒌仁、川贝母。治肺经咳嗽,肺有热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