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肿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亦有以五脏而分,如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等。后世又分为阳水阴水两类。《丹溪心法·水肿》:“阳病水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病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先以五皮散四磨饮,添磨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木香流气饮。”《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水肿治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实证,多由外邪侵袭,气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为主。用疏风宣肺利湿逐水等法。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越婢加术汤五苓散等方。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如真武汤理苓汤等方。虚证常由阳证转变而来,病情常虚实夹杂,治应兼顾。亦须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如忌食咸、慎风寒等。参风水、石水、正水、皮水、里水气水等各条。本病证可见于心源性水肿、肾病性水肿、肝病性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

猜你喜欢

  • 亡血

    统指血液的失亡。可见于伤寒误治。《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病人脉微而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失血量较多,血气亏损,亦可称为亡血。亡血可由多种病因导

  • 过膝风

    病名。即鹤膝风之左右膝交替发病者。《医宗金鉴》卷七十:“膝眼风……单膝生者轻,双膝生者重。若左膝方愈,复病右膝,右膝方愈,复病左膝,名过膝风。”证治详鹤膝风条。

  • 田螺疱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热足涉水,湿冷之气郁滞而成。多生足蹠,初起黄泡或紫白泡,形如豆粒,胀闷硬痛,皮厚难破,甚则足背浮肿,身发寒热。外治用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煎

  • 何澹庵

    【介绍】:见何游条。

  • 赵道震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初医家。字处仁,浙江金华人。精于医术,研读很多古代医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1389年迁居安徽定远县。1406年参与并督管编修《永乐大典》中有关运气方面的内容。卒年八十四

  • 叶案存真类编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

  • 新刊京本活人心法

    见活人心法条。

  • 羊痫

    病名。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心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羊痫之扬目、吐舌,作羊声者,则应乎肺。”参羊癫、痫、六畜痫等条。

  • 栝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方。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水煎,分四次服,日三次。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 证治准绳

    丛书名。一名《六科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