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血气伤竭为内极七病,即旧方所云七害也。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任同妊),七者害眼。皆产时伤动血气,其后虚极未平复,犯此七条而生诸病。”
病证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又名癀走。指疔毒迅速走散入于血分,全身出现高热神昏等症者。多因患疔毒时,正气内虚,或因热毒炽盛,失于调治,使疔毒散入血分,内攻脏腑所致。证见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摩腰膏,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幼科发挥》。即枕骨内陷,可由儿卧日久所致;如兼头骨四破,高下成缝,则为肾元衰败之重症。参见囟陷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草豆蔻,详该条。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