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痢

气痢

病证名。①指中气下陷致痢者。症见气短言微,面色白,下痢滑脱,所下之物不粘不臭,大便矢气而出。治宜温涩固脱。《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气痢,诃黎勒散主之。”《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气利,……若所利之气不臭,所下之物不粘,则谓气陷肠滑,故用诃黎勒散以固肠,或用补中益气以举陷亦可。”②指气滞致痢者。症见下痢如蟹渤,秽臭稠粘,常伴腹部胀痛。治宜行气导滞消积为主。《医学入门》卷五:“气痢如蟹渤,拘急独甚,流气饮子古萸连丸六磨汤。”《世医得效方》卷六治气痢用牛乳荜拨煎服。③指冷气停于肠胃致痢者。《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冷气停于肠胃间,致冷热不调,脾胃不和,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痢赤白,名为气痢。治宜厚肠胃,调冷热,益脾气,则痢当自愈。”参痢疾条。

猜你喜欢

  • 痔核

    病名。即痔的别称。详该条。

  • 睛中一点似银星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睛中盖定,虽久不大不小,傍视瞳神在内,……肾络气滞膏凝,结为此病,虽服不退,点亦不除,终身之患。”本症属宿翳,详该条。

  • 王气

    王,通旺。指当旺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 浮虚

    水肿在皮腠间,按之复起。或称气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浮虚。”

  • 荣疽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 一览延龄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 倒敛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痘疹出后,其毒当敛不敛,复入于里者,谓之倒敛,多见于元气素弱,又不食,常自利以致气馁,不能托毒外出者。治以益气托毒为宜,如异功散加黄芪、当归。

  • 五灵脂散

    《妇科玉尺》卷五方。炒五灵脂适量。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治妇人血崩昏迷。

  • 人气

    指人体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见阳气条。

  • 丹毒发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丹毒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