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小儿则条。
痰证之一。见《泰定养生主论》。即酒痰。详见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欲火上炎引起的吐血、鼻衄。其症吐衄来势急暴,倾吐不止,或兼见厥逆,或汗出,或咳嗽、气喘等。治宜制火以抑其势。选用清化饮、四阴煎、加减一阴煎等方。亦有阴竭于下,火不归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用于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治法。可分两大类:①治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症见恶寒发热、腹部胀痛、胸部痞闷、恶心便秘、脉浮滑,可用厚朴七物汤。方中以桂枝汤去芍药解表,以厚朴三物汤治里。②治里热已盛,兼有表证。症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盘肠生。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三十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