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人。撰有《药石论》一卷。
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内侧壁前方,左右眼各一块。
见《本草纲目》。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泄泻》。又称酒泄。参见该条。
①肩上高凸部。又名肩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与臑骨合缝处也。俗名吞口,一名肩头。”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灸癣法……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
书名。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议论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古而不泥古。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病名。系指冬时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痒痛,或即成疮。因其风寒所伤,故谓之冻耳也。”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