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编集《附益产育宝庆集》一书,已佚。
喉科外治法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共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四肢的别称。《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病名。由筋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筋痹者。《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圣济总录·诸痹》:“肝痹。……肝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则舍于肝也。”《症因脉治·肝痹》
同肢。见四肢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五官疾病》。为铁仔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生卒】:1876~1946【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克平。浙江永康人。著有《痘麻证治》、《针灸备要》等书。
将几种推拿基本手法综合在一起,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同时进行复合性的操作。如总收法、宽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