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栀子丸

栀子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30克栝楼子(炒)苦参(锉)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醋渍鸡子黄、白2枚,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瘀热不散,心神烦乱,小便赤涩,或小便如柏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下,一日四五次。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五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1两,栝楼子1两(炒),苦参1两(锉)。

制法上为末,以醋渍鸡子黄白2枚,用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黄汗,体热,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1日4-5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千金》卷六: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3升,芎?4两,大黄6两,豉3升,木兰皮半两,甘草4两。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渣鼻疱。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稍加至15丸,1日3次。

摘录《千金》卷六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去皮)半两,草乌头(炮)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瘫痪风。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渐加至7丸,常服2丸,细嚼,茶、酒任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

《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7个,黄连5分,黄柏3分(炙),矾石4分(烧),大枣4个(炙令黑)。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小豆许。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时服;如未除,更服。

摘录《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猜你喜欢

  • 香朴饮子

    药方名称香朴饮子处方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炙甘草、紫苏、泽泻、香薷、半夏麹、白扁豆、乌梅肉、木瓜、厚朴(姜制),各二钱。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

  • 减味普济消毒饮

    药方名称减味普济消毒饮处方连翘1两,薄荷3钱,马勃4钱,牛蒡子6钱,芥穗3钱,僵蚕(直者)5钱,元参1两,银花1两,板兰根5钱,苦桔梗1两,生甘草5钱。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湿毒咽痛喉肿。用法用量每服

  • 黄丹丸

    《圣惠》卷八十四:黄丹丸药方名称黄丹丸处方黄丹半两(微炒),常山末半两,虎睛1只(酒浸,炙令黄)。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疟疾,发歇寒热,体颤。用法用量每服2丸,未发前以温水送

  • 白金汤

    药方名称白金汤别名白金散处方桑根白皮(炙,锉)半两,桔梗(炒)半两,甘草(炙)1分,紫苏叶1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解五劳,益肌肉,利肺下痰,止烦渴。主肺经壅热。用法用量白金散(《御药院方》卷五)。

  • 瘦胎饮子

    药方名称瘦胎饮子别名福胎饮(《本草纲目》卷十四)。处方香附子(炒)120克 缩砂(炒)90克甘草(炙)3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功用】缩胎易产。妊娠九至十月服之预防难产。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汤调下

  • 黄连救苦汤

    《外科正宗》卷二:黄连救苦汤药方名称黄连救苦汤处方黄连升麻葛根柴胡赤芍川芎归尾连翘桔梗黄芩羌活防风金银花甘草节各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脑疽、发鬓、发颐及天行时毒初起,憎寒壮热,头面耳项俱肿

  • 救苦灵丹

    药方名称救苦灵丹处方三黄汤、煅石膏(研末)4两,黄蜡10两,白蜡10两,密陀僧(研末)1两,花椒(去茎)1两5钱。制法上用麻油3斤,煎滚入花椒,煎黑去滓,煎至滴水成珠,将白蜡溶化,次下甘石、陀僧,调匀

  • 金莲丸

    药方名称金莲丸处方石莲肉茯苓龙骨天冬柏子仁麦冬当归枣仁远志紫石英乳香龙齿等分制法上药研末,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思虑过度,心虚有热之尿浊。用法用量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 川乌头散

    《普济方》卷二四八:川乌头散药方名称川乌头散处方川乌头10枚(炮裂,去皮脐),桂枝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阴疝腹腰痛,手足逆冷,身体疼痛,针灸诸药所不能任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

  • 加味二妙丸

    《医学集成》卷三:加味二妙丸药方名称加味二妙丸处方苍术4两,黄柏2两,归尾2两,苡仁2两,牛膝2两,萆薢2两,防己2两,龟版2两。制法酒糊为丸。功能主治脚气,嗜酒致痛,脚如火燎。用法用量生姜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