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柳州医话

柳州医话

又名《柳州医话良方》。1卷。清·魏之琇撰,王士雄辑评。约刊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书系王氏将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一书中原按语85条,单方100余条予以汇编,并附加评按而成。魏氏原按语评论各家医案审证制方,指出其利弊得失,语多简要中肯,所附单方也多简效实用。王氏的评按又有所补充发挥。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猜你喜欢

  • 经行吐血

    病名。见《红线女博识摘腴》。多因积热损伤胃络,经行之时,胃经之气随冲气上逆,血随气上所致。症见经行时出现周期性吐血,血色黯红,或经血量少等。治宜清胃热,引血下行。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

  • 劳噎

    病证名。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疼痛等。治用五噎散等。参五噎、噎条。

  • 四味异功散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方。制松香、白矾、枯矾、银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或干掺患处。治黄水疮。

  • 新生浴儿

    见《奇效良方》。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桃、柳、楝、枚、槐)加白芷,苦参煎汤浴之,若遇气候炎热,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可以清洁皮肤,预防疾病。

  • 风痰哮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风邪与痰气相搏所致的哮吼。风邪袭肺,痰阻气道,肺气壅阻而发哮。治宜祛风宣肺,豁痰利气为主,用千缗导痰汤、黄芩利膈丸、定喘汤等方。

  • 皆治藤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标本

    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标者,病之梢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

  • 干苓汤

    《经验医库》方。干姜、白芍药、陈皮、高良姜、柴胡、茯神、当归、防风、黄蜡、黄芪、甘草。加葵花梗心,水煎服。治精髓干枯,小便淋沥不断,疼痛难忍。

  • 肩骨失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 肝病

    病名。指肝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藏血,开窍于目,肝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或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