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头顶五处穴部位的疽。证治同透脑疽,详见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榕须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同涩肠止泻。详该条。
指经常咳嗽的病人。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详咳嗽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泛指体内细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包括痔脱出及肛肠脱垂。多因患痔日久,复感湿热外邪,气虚失摄所致。症见大便时肛肠努出,疼痛下血或滋流黄水等。治宜清化湿热,益气升陷。用提肛散化裁,外用五倍子、明矾各一两,水
蒙医诊断专著。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主要介绍诊脉的部位、时间。兼论放血疗法常用的穴位。现存木刻本。
【介绍】:元代医生。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为宋宗室后裔,原以儒为业,后得禁方,治病有奇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