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杜父鱼

杜父鱼

药材名称杜父鱼

拼音Dù Fù Yú

英文名Artedius;Cottus;Sculpin

别名四鲶鲈、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

出处始载于《临海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父鱼科动物松江鲈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tus pollux Gunther.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鲜用。

原形态松江鲈,体前部平扁,渐后近圆筒形。一般长约12cm。头大,宽而扁吻长略钝,眼稍小,侧上位,中凹平,两缘高凸,形成眼上棱。顶枕部两侧各有一顶枕棱,其外侧各有一眼后棱,眼下方各有一眼下棱,各棱均无棘。口宽大,上颌较长,上下颌、犁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牙群,左右犁骨牙群连成半月形。前鳃盖骨有4棘,上棘较大。体无鳞而有很多小突起。侧线中位,平直,侧线孔约37个。背鳍Ⅷ-10-12,基部微连,鳍棘细弱。臀鳍17-18,与第2背鳍相对。胸鳍长圆形,较宽大,可达第2背鳍。腹鳍位于胸鳍基前缘后下方。尾鳍后缘略圆凸。体黄褐色,体侧具褐色横纹5-6条。眼周有暗褐色辐状纹。背鳍棘前部具一黑色大斑。鳃盖膜及臀鳍基部呈橘红色。各鳍淡黄均具黑色小斑。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肉食性。春季产卵,于5-6朋幼鱼进入淡水生长育肥。冬季游向河口及近海。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主脾虚食少;胃脘疼痛;形瘦乏力;大便溏泄;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主治小儿差颓。用此鱼掰开,口咬之,七下即消。

2.《中国药学大辞典》:性质甘温,无毒。主治补脾胃,壮阳道、治噎膈。消水肿,疗疥疮,治小儿阴核大小、掰开口咬七下即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豆叶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叶七药材名称豆叶七别名绿豆莲、金剪刀、蚕豆七、豆叶狼毒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云南红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 (Franch.) Fu[Sedum yunnan

  • 黑鸫

    药材名称黑鸫拼音Hēi Dōnɡ别名乌鸫、牛屎八、百舌来源雀形目鸫科乌鸫Turdus merula man darinus Bonaparte,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主治头晕

  • 沙棘

    《中国药典》:沙棘药材名称沙棘拼音Shā Jí英文名FRUCTUS HIPPOPHAE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

  • 华罂粟

    药材名称华罂粟拼音Huá Yīnɡ Sù别名山罂粟、野罂粟、藏金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裂叶野罂粟的果壳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ever nudicaule L.var.chinens

  • 苦天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天茄药材名称苦天茄拼音Kǔ Tiān Qié别名刺天茄、刺茄子、大苦葛、苦颠茄、金弹子、黄角刺、狗茄子、添钱果来源茄科苦天茄Solanum khassianum C.

  • 小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火草药材名称小火草别名细火草、天青地白、小火绒草来源菊科小火草Leontopodium forrestian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平

  • 紫参

    药材名称紫参拼音Zǐ Shēn英文名Herba Salviae Chinesnsis别名石见穿、石打穿、月下红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Salvia chinensis Benth. 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

  • 林檎根

    《中药大辞典》:林檎根药材名称林檎根拼音Lín Qín Gē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根。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治白虫,蛔虫,消渴,好睡。"用法

  • 小叶野决明

    药材名称小叶野决明拼音Xiǎo Yè Yě Jué Mínɡ英文名flower of fruit of Chinese Thermopsis别名霍州油菜、野决明。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

  • 鼋胆

    《中药大辞典》:鼋胆药材名称鼋胆拼音Yuán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性味《纲目》:"苦,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