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杏子汤

杏子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

药方名称杏子汤

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不见火)、干姜(炮.洗)、细辛(去苗)、甘草(炙)、五味子(去苗),各等分。

来源出(易简方)。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悉皆治疗。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或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

如脾胃素实者,用罂粟壳去筋,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乌梅一个煎服,其效尤验。

备注若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一法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添芍药如麻黄之数,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龙汤,入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仍专治脚气喘急。此方虽有麻黄,既有官桂,不致于发汗,服之不妨。

一方如麻黄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等分,橘红倍之,尤为切当。

又一方用紫苏叶、桑白皮麻黄青皮五味子杏仁甘草等分,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服。久年咳嗽,气虚喘急,皆得其宜。二方中有麻黄,有汗人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易简方》:杏子汤

药方名称杏子汤

处方人参半夏茯苓细辛干姜芍药甘草官桂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肺气,化饮止咳。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痰饮停积,咳嗽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杏仁(去皮、尖,锉)5枚,生姜5片,煎至135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如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如脾胃素实者,加罂粟壳(去筋膜,细锉,以醋淹,炒)等分。

摘录《易简方》

猜你喜欢

  • 二宜丹

    药方名称二宜丹处方磁石(四面坚者,火煅,酒淬7遍,汤洗,焙干,研如粉)2两,辰砂(水飞)1两。制法上药研匀,糯米粉糊为丸,如鸡头子大,阴干。功能主治水火不足,耳内虚鸣,健忘怔忪,头目眩晕。用法用量每服

  • 金不换膏药

    药方名称金不换膏药处方川乌18g,草乌18g,苦参15g,皂角15g,大黄3g,当归24g,白芷24g,赤芍24g,连翘24g,白及24g,白蔹24g,木鳖子24g,乌药24g,肉桂24g,五灵脂24

  • 急惊丸

    药方名称急惊丸处方天竺黄1两,天麻1两,僵蚕(炒)1两,钩藤1两,薄荷1两,茯苓2两,胆星8钱,朱砂5钱,犀角(粉)1钱,羚羊(粉)1钱,冰片1钱,牛黄5分,麝香5分。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

  • 金粉散

    《汉药神效方》:金粉散药方名称金粉散处方硼砂4分,白檀5分,丹砂1钱,乌梅5分,郁金4分,金粉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舌疳。用法用量舌疳,日本俗呼舌疽,即现时之舌癌。摘录《汉药神效方》《幼幼新书》

  • 荆苏汤

    药方名称荆苏汤别名荆芥汤处方荆芥、苏叶、木通、橘红、当归、桂、石菖蒲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失音。用法用量荆芥汤(《医统》卷四十六)。摘录《直指》卷八

  • 丁香透膈汤

    《得效》卷五:丁香透膈汤药方名称丁香透膈汤处方丁香5钱,沉香5钱,木香5钱(不见火),人参(去芦)半两,青皮(去白)1两,神曲1两,茯苓(去皮)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姜汁制)2

  • 鹭鹚藤散

    药方名称鹭鹚藤散处方鹭鹚花、苏方木各等分。制法上(口父)咀,入淀粉少许。功能主治腿膝疼痛。用法用量每用1两,水5碗,煎数沸,乘热先蒸,候通手即洗。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 益气养阴汤

    药方名称益气养阴汤处方炙甘草15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生姜6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益气养阴。主气阴两虚。用法用

  • 半豆饮子

    药方名称半豆饮子处方半夏白豆蔻苍术干姜藿香陈皮归尾川芎人参白术甘草猪苓砂仁莲子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用法用量水

  • 大人参散

    药方名称大人参散处方人参、白茯苓、羌活、川芎、天麻、防风、白术、陈皮(去白)、甘草、藁本、厚朴(姜制)、干葛、白芷、桑白皮(炙)、白芍药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四时伤寒,温壮头痛,喘粗鼻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