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即斑蝥,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竹凌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金铭条。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病名。指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日间无事,将晡腹膨,一夜肠鸣,不得宽泰,次早洞泻,此名顿泻。”治宜健脾利湿。偏湿盛者,用胃苓汤加木香、砂仁;偏脾虚者,用理苓汤加木香。
见《医说》。指指缝中因搔痒,成疮,血溅出不止者。
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
①指人体表皮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个部区,故称皮部。《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按手足同名经相合,则称六经皮部。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