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胃气不降。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详潜镇条。
经验方。见《外伤科学》(广东中医学院)。煅石膏、升丹各15克。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一至二次。功能提脓祛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
【介绍】:见高士条。
出《本草纲目》。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悬枢条。
即舌之尖端。《辨舌指南》第一编第一章:“舌尖,内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