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乳妬。指两乳胀硬疼痛或乳头生疮的病症。因产后无儿吮乳或产妇壮盛乳多,儿小未能饮尽、乳汁积蓄,与气血相搏,而致乳房胀硬掣痛,手不得近;或乳头生细小之疮,或痛或痒,搔之则黄
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谵的异体字,参见谵语条。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提毒丹,见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衍义》。为王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即寒气霍乱。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热邪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则身体发黄,头脑痛,眉疼,名为脑黄候。”治宜石膏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