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气候决病法
见伤寒论注条。
见伤寒论注条。
病证名。又名捏破涎涡儿。《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上。”治宜温中健脾。用益黄散、理中丸。
民族方药书。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编。载傣医古验方111个,傣药105种。用汉傣两种文字对照编写。古验方部分附影印手稿原文。傣药部分附插图对照。书后有拉丁学名索引。1985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疗法。据记载:由术者练功运气,通过手的穴位发放“外气”,达到病人的穴位,以激发病人经络中的“内气”,从而通经络、调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
病名。即虑瘕。《儒门事亲》卷八:“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日·丹波元简《素问识》卷四:“简按:《颜氏家训》曰,宓、伏、虑,古来通字。”详虑瘕条。
见《草药手册》。即向日葵花托,详该条。
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100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在寒冬季节收养老、幼、贫病和无依之乞丐而设。
见顾允若《妇科辑要》。指脐带绕颈造成的难产。详碍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