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引动伏邪
详新感条。
详新感条。
病证名。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推云,又名黄膜上冲。”即黄液上冲。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哈士蟆之别名,详该条。
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即红中黑纹舌。详该条。
病名。指一种神情不宁,有虚幻感觉的病症。多因肝虚邪袭,神魂离散所致。《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不寐者,此名离魂症。由肝藏魂,肝虚邪
证名。见《类证治裁·淋浊》。即便浊。见该条。
见《山西中药志》。为金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方。黄连、莱菔子、川芎、桃仁、栀子、青皮、三棱、莪术、山楂、香附。水煎服。治妇人瘀血,食积痰滞等证。
病证名。亦称太阳经证。一般指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伤寒溯源集·太阳经纲领》:“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夹督脉而行。风寒客之,故头项强痛也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本病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白睛常暴露于外,遭受外邪侵袭,以致干涩少津,红赤肿痛,甚至黑睛生翳,危害视力。相当于今之兔眼症。参见暴露赤眼生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