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之意。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但狂喜暴乐,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出《岭表录异》。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位置同女膝穴。参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没药、丹参、知母各12克,甘草18克。水煎服。治肺痈时吐脓血,胸中隐隐作疼,或旁连胁下亦疼者。若病剧,加三七末冲服;脉虚弱,加人参、天门冬各适量。
【介绍】:元代药学家。著《日用本草》八卷。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梨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