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扶突

扶突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颈,当曲颊同身寸之一寸,人迎后”(《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暴喑,瘿气瘰疬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猜你喜欢

  • 中医方剂学

    《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本书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修订本,首为方剂总论,次为各论,共21章。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类别及其主要成方。选方约300余首,列述各方的组成、用法、功

  • 伏兔骨

    髌骨的别称。详髌条。

  • 气虚

    气的虚衰不足。统指脏腑正气虚弱。《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

  • 酒疸

    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

  • 湿气霍乱

    病名。指霍乱由湿气太盛,伤及中州所致者。《症因脉治·霍乱》:“湿气霍乱之症,既非饮食所伤,无七情恼怒,但因时令湿淫之气,一旦挥霍撩乱,吐泻水饮。”脉沉伏,或濡软。治用五苓散、平胃散、正气散加青藿香等。

  • 石门

    经穴名。代号RN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

  • 药膏

    供敷贴用的膏剂。参见膏剂条。

  • ①清凉、清冷。《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足清也。”②清寒之病;清邪,即雾露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伤寒论·辨脉法》:“清邪中上,名曰洁也。”③澄清。与浑相对。《伤寒

  • 清神补气汤

    见《兰室秘藏·杂病门》。即除湿补气汤,见该条。

  • 横三间寸

    灸法用语。《备急千金要方》:“凡经云横三间寸者,则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意指三个底径三分的艾炷横行排列,其两端间的距离当为一寸,因称横三间寸。说明施灸时的艾炷底径不能小